心理師也會去看心理諮商嗎?
文 / 彭韡 諮商心理師
【歌曲分享】Alec…
愛情的樣貌
文 / 李郁琳 臨床心理師
最近讀到一段話:
「有些感情,愛與不愛都為難,想進一步沒資格,退一步卻又捨不得。」
也讓我想起最近看的一部韓劇,文字中傳遞的為難與不捨
恰恰如劇中男女主角的心情,或許只有當事人才能體會那種揪心與無望
愛情之於你,是一種怎樣的存在呢?
-
對我來說,年輕時的愛情,轟轟烈烈
嚮往一見鍾情、濃情蜜意的緊貼,你泥中有我,我泥中有你
-
中年時的愛情,激情逐漸淡去,有的可能是責任、是承諾
又或者是被柴米油鹽醬醋茶緊追的生活疲憊
導致愛被侵蝕的體無完膚,以及可能要面對的各種誘惑
-
老年時的愛情,少了激情,更多的是尋求生活的契合、心靈的相通與日常的陪伴
-
從前的日色變得慢,車、馬、郵件都慢,一生只夠愛一個人
——《從前慢》…
用諮商來找到滿意的親密關係
文 / 朱桓宥 諮商心理師
你期待滿意的親密關係,卻常常事與願違嗎?
孤單的感覺常常會把人推向有毒的關係裡 (指容易使身心出現問題的關係)
當一個人因為孤單而把伴侶看得過分重要,而伴侶無法同等回應
失望將是必然的經驗
原生家庭對於關係的影響?
-
有毒的關係始於原生家庭,延伸至伴侶
最後停留於社會價值中,怎麼說?
如果小時侯父母習慣用心理控制、情緒勒索等手段掌控孩子
甚至阻止他向外發展人際關係,孩子就容易產生情緒依賴
-
長大後意識到親子關係中經歷了許多負面經驗
試圖遠離又有情緒依賴問題的他
會下意識地向外尋找伴侶來替代父母的角色
在經歷失望分手後,仍無法耐住孤單
只好再度尋找下一段不平衡的關係
單身不等於不成功
-
社會價值是如何推波助瀾有毒的關係呢?
社會將「有無另一伴」當作成功人生的必要條件,而不是你能在生活上得到多少滿足感
所以人也會為了不單身,接受有毒的關係,最終傷害身心健康
-
在有毒的關係中,人常常無法意識到自己正處於大量的耗損中
只知道過得不好,並靠著各種方式補足匱乏感,而效果仍有限
找回自己的內在需求
-
諮商可以協助你把從過去到現在累積的情緒釋放出來
並依照你的角度看清楚關係模式以及被自己漠視的內在需求
在深度的探索後,你將再度燃起行動或選擇的能力
改變關係的狀態
…
五步驟帶你走出關係暴力-PUA (下)
文 / 唐愛果諮商心理師
根據上篇PUA介紹,我們可以把主題聚焦在「關係暴力」上
通常在執行之前,施暴者會先鎖定「低自尊」的對象下手
在和對方建立信任的關係之後,再實質上執行暴力、摧毀自我價值感的行為
最後持續關係的循環,讓受害者受困其中
任何要遠離傷害性、有毒的關係,首要步驟,就是「先切斷連結」
只要還有連結,就有繼續發展下去的可能性。所以保護自己免於二次傷害,是最首要的前提!
那麼,我們可以做哪些練習,來幫助自己脫困呢?
❶…
什麼是關係暴力-PUA (上)
文 / 唐愛果諮商心理師
生活中我們常聽到「他被PUA了!」
「這就是在PUA你呀!」
或是聽到身邊朋友的遭遇,
可能覺得離奇、訝異,
對方怎麼會被PUA呢?
-
究竟什麼是PUA?PUA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?
在進入討論之前,都要先釐清,核心問題其實跟「關係暴力」有關,PUA只是其中一種手段
常見的PUA、煤氣燈效應、情緒勒索等名詞…
親密與疏離:自在關係的平衡之道
文 / 諶冠年 諮商心理師
隨著年紀增長,我們開始意識到時間越來越珍貴
關係也需要變得更加簡單而真誠
想要安心的關係?那就重質不重量!
親密與疏離,找到那條理想線
-
有時我們誤以為,疏離是最安全的選擇
把感受藏起來,保持距離,似乎能避免傷害
但這樣反而錯失了真摯的連結
真正的關係,來自於適度的開放與相互依賴
這就像雨天裡的依偎,陽光下的間隙
親密與疏離的平衡,讓愛更自由、更深刻
依賴,很正常且很重要!
-
依賴,對很多人來說,可能是一個困擾
總覺得依賴別人顯得麻煩或不成熟
但其實,依賴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需求
它代表著我們在關係中能夠坦率面對自己的需要,並獲得支持
敢於說出「我需要幫忙」,這正是成長的一部分
過度親密?過度疏離?適度的界限最美
-
過度親密的關係,可能會讓你感覺到壓力重重
甚至失去自我。當一段關係過於黏著
可能會讓我們變得沒有空間,甚至開始變得焦慮
相反,過度疏離則像是永遠的瑪利亞之牆一樣
遠離他人,難以建立深度連結
理想的關係,應該是在這兩者之間
找到那條平衡的「理想線」
如何找到那份平衡?
-
學會在親密與疏離之間取得平衡
這是人際關係中的一門藝術
當你能夠自在地給自己空間,也能夠在適當的時候依賴他人
這樣的關係才會更穩定,自己也會更加自在
生活是一場精心的選擇,放下不必要的負擔
讓愛與關係更輕鬆、更真實
在這條路上,你會發現
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無條件打開心扉
而是要珍惜那些真正值得深交的人
如此,你不僅能和他人建立深度的聯繫
也能享受獨處的美好時光
勇敢依賴,勇敢放下
-
所以下次,當你想依賴別人時
請不要害怕或覺得自己麻煩
這是你的需求,也是成長的一部分
給自己一些空間,給他人一些空間
你會發現,這份平衡能讓你活出最真實、最自在的自己
-
記住:親密與疏離的平衡,
是愛的智慧,也是自在生活的秘訣
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