失望,也許是盡頭的轉折處
文 / 游千慧 諮商心理師
「我不想要再努力了!」一句看似生氣的語言
其實背後藏著許多失望的經驗與感覺,不論是對自己或朋友的失望
有時候這種感覺會影響一整天或是很長的日子
也可能不斷延續地在腦中影響生活瑣事或判斷力
然而 失望與我們內心的期待其實有著高度的相關性
也是生活中發生改變的契機與階段
雖然在感受上不太舒服,但我想我們能從中找到一些可以面對的方向:
一、觀察內心的感受,允許情緒
–
也許我們可以問問自己「發生這些事,我的感受是什麼?」
需要 先將「怎麼面對」暫時放在旁邊,我們可以先允許自己有感覺
比方說:可以難過、可以生氣、可以想哭的時候就釋放情緒
需要 先將「怎麼面對」暫時放在旁邊,我們可以先允許自己有感覺
比方說:可以難過、可以生氣、可以想哭的時候就釋放情緒
二、期待落空時,分辨情緒與內在渴望
–
產生負面的情緒意味著對事情有相當程度的在乎
也表示內心有個期待或是渴望被發生的方向
也表示內心有個期待或是渴望被發生的方向
然而這些都是真實的感覺,因此不需要迴避這些感受
反而可以問問自己
「希望事情是往哪個方向?為什麼?」
三、調整期待與評估目標,找到平衡點
–
我們可以開始思考期待與現實中的需求是否有落差
假設對方的需求是達到把事情做完即可,自己的需求是把事情做好
因此我們需要想到方向是:
假設對方的需求是達到把事情做完即可,自己的需求是把事情做好
因此我們需要想到方向是:
「該怎麼把事情做好又達到心中可以接受的範圍?」
失望的感覺,是生活中不停會反覆出現的經驗
–
因為 失望的感覺,讓我們有機會停下來重新看見不同的角度 與切入點
而當我們有辦法在絕望的盡頭中找到另一個可行的出口
也代表著你已經開始想要替自己努力跨出一步了

–
歡迎來島語,聊聊你的島嶼期待能為你提供專業有品質的諮商服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