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家很累? 不想面對家庭紛擾?—— 從傷痕的「代間傳遞」來看

文 / 張育慈 實習諮商心理師

和父母相處總是感到疲憊?
離家已久,仍對家庭有複雜的情感?
關係裡,總是充滿熟悉的痛苦?
縱使我們已經「逃離」了家裡
家庭的陰影與光芒仍舊如影隨形 …

原生家庭的劇本,如何重演在現在的關係裡?

你的潛意識操控著你的人生,而你卻稱其為命運——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

如果你停下回顧自己的人際關係
發現總是上演著輪迴般,類似的劇情
那麼這些類似的人際反應,可能是曾經的傷痕在發聲:
❶ 在人際中慣性的討好或疏離
❷ 在關係裡總是感到焦慮不安
❸ 總是過度努力,或持續完美,來確保自己的自我價值 …

從代間傳遞來拆解「家庭的傷痕會遺傳」!

我們常以為,受傷的經驗屬於個人;
但其實,在家族與原生家庭中,
未被處理的情緒、潛藏的傷痕,往往會以「互動模式」的方式代代流傳

一個被情緒忽略、從小學會壓抑需求的父母,
可能會在孩子表達時感到不安或不耐,潛意識裡重現自己曾經被壓抑的經驗
於是,他們不自覺地用「你怎麼那麼愛哭?」、「想那麼多幹嘛?」這些話,試圖讓孩子「正常」起來

這不只是溝通的問題,而是一種深層的防衛反應的代間複製
當我們在衝突中感覺到被貶低、被批評、無法做自己
很可能觸動的是一種「舊傷的記憶」——這些情緒記憶原本不屬於我們
但透過家庭互動的方式,深深烙印在我們的身體經驗中


防衛行為,是傷痕未被看見時的保護姿態

當受傷的經驗未被好好處理和承接
一但在未來觸發類似的情緒經驗,我們就容易陷入一種「慣性而不自知」的情緒反應:

  • 一聽到批評就退縮,因為小時候的批評太傷
  • 習慣先道歉、討好對方,因為童年學會了順從才有安全
  • 無法接受對方情緒的失控,因為我們從未學會如何承接情緒

這些不是單一個體的性格,而是整個家庭系統傷痕傳承的結果
如果不去覺察這種「慣性應對人際衝突的反應」
它就會不斷複製到現在的人際關係、親密關係、甚至親子關係中

你將陷入一種,自證預言:
「你看沒有人是可以信任的,只有我自己能解決自己的問題」
「你看遇到衝突趕快道歉就好了,它就不會持續攻擊我了」
「你看沒有人是在我脆弱的時候可以接住我的」
「你看別人都是自私的,我只能不斷討好別人讓別人喜歡我」

當我們卡在了自己過去的家庭傷痕中
選擇「最安全的、熟悉的」方式面對問題
就會忽略其實我們有很多彈性的因應方式與選擇權,跳脫原本的劇本


怎麼破除家庭傷痕的詛咒?不處理可以嗎?

有人曾經問我:
「不處理家庭衝突,把時間專注在自己身上,不就不用被困擾了嗎?」
「距離產生美,或許只要搬離家裡隔開距離就好了」

是的,距離產生美。可是這是你期待的家庭關係嗎?
還是只是因為失望的積累而對關係習得無助,不願再有更多的期待了呢?

從心理治療角度來看,距離確實帶來暫時的安全與美感,但 「距離不等於療癒」
情緒上的安全感與親密關係的修復,須要透過覺察、溝通與設定清晰健康的界線來實現

持續的傷害若無法處理,不但會在夥伴關係中重演婚姻家庭的模式
還可能帶來關係上的「習得性無助」,使人放棄現在關係和未來關係的期待與改變
或許現在沒有那麼有力氣和勇氣去面對和家庭的關係,但我們可以試著看懂:
(1) 家庭對你情緒處理方式的影響 (2) 家庭對你衝突觀的影響 (3) 家庭對你人際模式的影響


回望家庭傷痕,允許它存在的同時,停下複製


要讓家庭的傷痕不再潛移默化的影響你,以下兩種路徑
讓你和過去不再那麼疏離,和傷痕和解,並停下詛咒:

(一) 承認家庭對我們的影響,看見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角色

看見家庭傷痕,不是為了責怪父母,相反是為了原諒
原諒的源頭源於我們首先能理解

覺察自己怎麼了?那些僵化的人際模式,如何在成長的過程中被塑造出來?
又是如何保護我們 ?

當我們願意承認過去的傷痛,並見證和感受傷痛所帶給我們的意義後
我們才有機會重新詮釋傷痛,並看見
我們所揹負的天賦(如人際中的超絕觀察力、衝突中冷靜處理的能力、高敏感力)
與我們的傷痕竟是習習相關

(二) 學習新的溝通方式與情緒調節策略,建立「有界線」但「有連結」的家庭關係

若能進一步看懂在現今卡住關係中,重複上演的惡性循環
我更有機會選擇不是用老方法處理新關係,而是 重新學習怎麼「感受情緒」、「表達需求」、「設立界線」
你不需要再成為關係的犧牲者;你可以是選擇參與的、覺察的、保有自主的家人


療癒的開始,是選擇停止複製

不是去指責父母,而是去了解:他們沒教會我們的,我們可以自己學;
他們未能承接我們的,我們可以在新關係裡學會給與與接受

你無需再逃,也無需再犧牲。你可以學會設立界線、承接情緒、說出自己
並建立一段真正安全的親密關係——從你開始,就是新的家族劇本


📝 實習心理師方案預約表單:https://forms.gle/8NH1WsZGeWtPXVq1A
歡迎來島語,聊聊你的島嶼
期待能為你提供專業有品質的諮商服務
預約諮商
Appt.